各位誌友:
《集誌社》上周刊登了四篇內地實習調查報道,本周末想和大家分享採訪背後。調查始自去年 8 月,當時記者留意到,用於青年內地實習資助計劃的公帑突破一億元,翻查財政預算案資料後,發現使費較十年前計劃開始之初,增加近四倍。增幅驚人,不禁想知道,計劃成效如何?公帑是否用得其所?
經過初步資料搜集後,發現有關計劃的報道原來不多,較多涉及 2014 年計劃初期,有學生組織批評實習團由建制組織壟斷,及後已是 2018 年審計署相關報告,其餘多是官方活動的相關報道或宣傳。
不少調查報道的起點都是 “follow the money” (跟着錢走),計劃撥款資助指引規定實習團要公開收支報告,記者按 2023/24 年度獲資助名單搜尋,卻未能找到有關資料。我們於是以市民身分,在去年 8 月初向青發委索取項目收支報告,過程並不順利,歷時三個月後,青發委堅持沒有「最終版本」,指市民要向團體自行索閱。
調查一度陷入僵局,但在這個階段,記者起碼發現有計劃審核延誤,收支報告違規未有公開的問題;亦是在搜尋報告期間,留意到部分主辦組織有可疑共通點,如網站設計類似、社交媒體沒更新、以社團形式註冊背景不明等等。記者於是改循另一方向,希望從每個實習項目的獲批資助金額中,找到更多線索。
過去在民主派立法會議員追問下,民青局每年會在財政預算案特別會議,交代組織名單以至每個實習項目獲批的資助;但自 2020 年起,議員未有再問、當局亦未有再詳細交代。記者於是向青發委索取 2020 年起相關資料,最初當局只回覆撥款總額,我們以「公開資料」守則、立法會曾公開記錄作為理據爭取,歷時個半月終獲得資料。
參照 103 個實習團的撥款金額,記者逐一翻查逾 60 個主辦團體的背景,再綜合過去傳媒報道、網域登記、電話和註冊地址等資料,經過幾個月的反覆整合和上門查證後,發現了疑似關連組織的網絡,包括由全國青聯委員王耀瑩創辦或任董事的三間公司,以及其餘最少 15 個社團,三年來申辦 120 個實習團、獲批近 1.5 億資助。當然,為求報道公平、準確和完整,我們亦盡力取得當事人和當局回應。
等待回覆的同時,記者再翻閱已公開的 38 份收支報告,觀察到部分報銷金額異常,與主辦機構公開的相片、資料比對下,懷疑有合辦活動但重覆報銷的情況,於是再向相關實習團體以及青發委求證。
回顧這次調查,前後歷時 9 個月,最困難莫過於要在海量資料中,抽絲剝繭找出關連及疑點,以此作為起點,再大膽假設小心求證;報道最終能夠完成既有運氣成份,亦是一步一腳印。報道刊出後,我們收到不少珍貴意見,例如如何使用更淺顯易明的文字或圖表,將調查重點帶出,《集誌社》會汲取經驗,期待下次再有進步。
專業新聞有價,踏入第三年下半年,目前年訂達標率僅 27%,希望大家付費訂閱:
PayPal 年訂:https://thecollectivehk.com/subscribe/ (設 2000、5000、12000 元以及自訂金額選項)
Patreon 年訂:https://www.patreon.com/thecollectivehk (可選擇年訂 pay annually)
PayMe 年訂:https://qr.payme.hsbc.com.hk/2/BbUFG15x3D11Lcp4J7w68R
《集誌社》編輯阿包、子樂
2025.07.05
本周還有以下報道向大家推介:


監獄規則|供應商指廢私飯影響大 「家屬肯俾錢,點解唔俾佢哋食?」


監獄規則|七年 300 宗私飯違紀 佔整體個案 0.88% 關注囚權人士批廢私飯做法過嚴
社民連解散|寧化飛灰,不作浮塵 主席陳寶瑩淌淚 「被逼解散 有愧於心」
7.1|長者舉廢國安法牌警指或煽動 舉黃傘女子遭帶走 上警車前高呼「無畏無懼」
7.1 拘捕|舉印有標語黃傘女子被捕 警截查八人 三人遭口頭警告
富東閣結業|最後一夜 岑子杰、Ivy So 告別 一句「後會有期」 員工拭淚拉閘
鴻星結業|舖王家族難敵貴租? 曾商租金調整無果無奈結業 50 員工憂拖糧 勞工處料涉600萬
膳心倒數|立法會申訴部跟進 議員爭取 7.14 交吉大限前見房署 爭取小館續留
同性伴侶登記制|設門檻須已海外註冊 岑子杰冀能在港登記 何君堯倡人大釋法應對終院裁決
生態旅遊|尖鼻咀、白泥允起樓 長沙擬建過山車 團體憂片區發展地產主導 促刪住宅項目
考評局|補習導師四度質疑「錯答案」 局方堅持「設題無誤」 學者:題目有缺陷、答案不合理